□東方今報記者 張勐
  近一段時間,在金融領域,圍繞各種“寶寶們”的爭論可謂是“刀光劍影”。抨擊者認為“寶寶們”推高了資金成本,屬於套利行為,是銀行的“吸血鬼”;贊美者則認為“寶寶們”為平民百姓提供了較高收益率,又推動了利率市場化改革。為此,記者採訪了眾多市民和行業專家,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寶寶們”引發的蝴蝶效應。
  【市場】“寶寶們”正在加速“吸儲”
  記者在1月25日購買了騰訊的“理財通”,截至3月21日,7日年化收益率是5.663%,儘管比開始購買時的7%有所下降,但和活期存款的利率0.35%相比,利率仍然很高。
  記者瞭解到,隨著餘額寶、零錢寶、生意寶等20多種各式互聯網“理財神器”的出現,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將工資餘額從銀行賬戶中取出,放入這些互聯網理財工具中,互聯網金融勢如破竹。
  與此同時,運作這些產品的基金公司的“吸儲”業績頻上新臺階。
  以餘額寶為例,它在不到7個月的時間里,使其資金管理方——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為中國最大的基金公司。2月27日,天弘基金宣佈,餘額寶用戶數量突破8100萬,與1月15日的4900萬相比,增加了3200萬,估計吸儲規模突破5000億元。
  還有理財通,除了春節領取的紅包可以存進微信理財通外,日常閑置在銀行卡的資金,也可以藉由理財通享受高達6%以上的收益。據數據顯示,6個工作日,理財通規模迅速過百億元。
  更有說服力的還是銀行的統計數據。
  據央行公佈的今年1月信貸數據,當月人民幣存款減少9402億元,同比少增2.05萬億元。有業內人士分析,該組數據的出爐,顯示出銀行存款正在大規模外流,而互聯網金融的衝擊成為其中的重要原因。
  【熱議】“寶寶們”讓金融生活有了改變
  ◎被採訪人:銷售經理 於會永
  每天看一眼收益挺開心
  “每天看一眼收益就挺開心的。”從事知名品牌銷售工作的於會永對餘額寶就有著這樣的切身體會。雖然每天的收益都不會很多,但他也感覺是一種小幸福,“反正小錢閑著也是閑著,原本我就經常逛淘寶買東西,支付寶里有時也會存點錢。”
  確實,一筆閑錢買理財產品不太夠,投在餘額寶之類的互聯網產品里既比定期方便,又比活期收益高。不少人都像於會永一樣認為,這樣的理財產品創新確實不錯,彌補了市場的一部分空缺。
  同時,於會永告訴記者,他老爸最近也開始關註互聯網理財產品。他說:“以前總收到銀行的廣告短信,說是有5%、6%左右收益率的理財產品,現在看看好像網上買的收益率更高。”但讓於會永困擾的是,最近各家機構推出的理財產品花樣越來越多,作為普通投資者的他,對如何挑選互聯網上的理財產品感覺很是頭痛。“收益率一個個都公佈得挺高,實在是讓我挑花了眼,也不知道到底靠不靠譜?”
  【點評】
  工行河南省分行營業部鄭汴路支行理財經理賈新清表示,互聯網理財產品的創新更多地體現在其銷售渠道、流動性、功能性等應用方面,而非產品本身。撇開這些外在的創新不提,其內在的收益和風險都與傳統產品相差不多。舉例來說,眼下較熱門的幾款互聯網理財產品大多只是綁定幾款基金,在貨幣基金中屬中等水平,簡單的選擇未必能挑到收益最好的,只能說是一種低門檻易上手、碎片式的“懶人理財”。
  ◎被採訪人:美女記者 王子寒
  理財產品收益隨行就市
  互聯網理財產品的“火”點燃了不少投資新人的理財熱情,在知名媒體工作的王子寒就是其中的一員。互聯網理財產品“收益高達活期存款的XX倍”,讓她覺得格外有吸引力。王子寒工作的時間不長,收入也不算高,有一點儲蓄也都是存在活期賬戶上,因為錢不多,夠不上銀行理財產品的門檻。而各種“寶”收益高、門檻低,正好滿足了王子寒的需求。前不久,她用自己活期賬戶的3萬元購買了一款互聯網理財產品,觀察賬戶的凈值變化也就成了她每天的一樁樂事。
  不過,王子寒很快就發現,這些互聯網理財產品的收益並不像自己以為的那樣高,收益也不穩定,有時高有時低。
  【點評】
  興業銀行鄭州分行的金融理財師齊運告訴記者,事實上,7日年化收益率並不是體現這些理財產品收益的最好指標。因為7日年化收益率所代表的是基金過去7天的盈利水平信息,並不意味著未來收益水平,也不能完全代表信息披露當日的收益水平。這是一個平均值,如果過去7天中某一天收益忽高或忽低,對平均值的影響也會很大。
  ◎被採訪人:報社編輯 邢莉
  補貼回報湊出高收益
  在互聯網平臺上,一些產品能夠提供“高出一籌”的收益率,原因在於其收益結構的特殊性——常規收益+補貼收益。這種方式,既吸引了投資者,又規避了監管。但對於補貼收益,只能使用特定的方式才可獲得。
  報社編輯邢莉也是互聯網理財達人,最擅長的是在各種理財平臺上精挑細選。這段時間,她對互聯網上銷售的理財保險產品興趣濃厚。
  邢莉說,理財保險產品的優勢不少,一是產品的選擇多,像淘寶的理財頻道,就已經吸引了多家保險公司的入駐,產品也比較豐富;二是具有投資和保障兩種功能,在投資期間還可提供一定的保障;第三點最為重要,那就是收益率顯著地“高出一籌”。像邢莉前幾天選中的一款曾經熱銷的理財保險,投資期為一年,其預期收益率最高可以達到6.4%。
  【點評】
  在互聯網理財風生水起的當下,各路豪傑拿出了十八般武藝,說到底為的就是搶占市場、擴大份額。從某種意義上說,變相提高的收益率就是一場價格肉搏戰。但是和消費品不一樣的是,理財投資不僅要遵循市場的客觀規律,也要受到更加嚴格的監管與控制。投資者需要認清的是:各種收益結構背後,到底能夠為自己帶來怎樣的回報?一些超乎尋常的高收益,其可持續性如何?對那些明顯越界的產品,則是少碰為妙。
  ◎被採訪人:商貿人士 呂明“P2P保本”存在風險
  由於覺得沒有什麼好的投資產品,呂明前幾年在一個朋友的推薦下,決定嘗試P2P網貸。和其他的嘗試者一樣,呂明一開始只投了最低門檻的5萬元,然而一個月後他就拿到了第一筆利息。
  在這樣“看得見、摸得著”的回報鼓舞下,呂明漸漸越投越多,8萬元、10萬元……但讓他沒想到的是,不到一年的時間,呂明投標的P2P網貸平臺突然就崩潰了,宣佈倒閉,呂明前後投資的近15萬元錢一下子血本無歸。“這一下我可傻眼了,真是悔不當初啊!”呂明十分懊惱地告訴記者。
  【點評】
  就像記者所擔憂的那樣,任何一款投資理財產品都有著相應風險的。對於P2P網貸這樣尚處發展中,又提供較高收益的產品來說,隨之而來的高風險更是無法避免。保本保息的說法往往只是“看上去很美”,投資者絕不能將其看做是低風險的固定收益類產品,反而應首先確保自身具有較高的風險承受能力。
  中原信托理財服務中心機構客戶三部經理謝國賢表示,如果要選擇P2P網貸,投資者就要針對可能的風險做好相應的防範工作,對於P2P網貸公司的選擇、考察都十分重要。
  之後,投資者還可重點關註P2P公司對借款人信用信息的採集能力,對借款人信用信息採集及驗證方面的工作越深入、投入越大,投資者安全性就越有保障。
  ◎被採訪人:公司白領 林青不適合長期投資需求
  隨著互聯網理財產品的逐步升溫,看著身邊的不少“小伙伴”都把錢投進了各式各樣的“寶” 里,林青也有些心癢難耐。雖然對基金一竅不通,林青還是一口氣把自己的兩萬元閑錢都投進了一款互聯網理財產品當中。
  看著每天賬戶里的資金收益在一點點地增長,林青頗有些樂不可支地說:“沒想到也有我可以輕鬆投資的理財產品,不愧是理財‘神器’!”她還打算今後一有閑錢就投到這款理財產品當中,“又方便又有效,以後投得多了賺得更多。”
  【點評】
  民生銀行鄭州花園路支行理財經理於晴建議林青,對長期閑置的資金要有一個配置的理念,而不是全部購買短期的互聯網理財產品。一些投資者因為一時新鮮、懶於花心思等原因,過分依賴這類所謂的互聯網理財“神器”,長期來看是缺乏合理性的。
  因此,林青首先要對自身的資金情況、投資目標有所瞭解和規劃,然後再進行較為多樣化的投資組合。選擇互聯網理財產品的同時,要將高收益、高風險和低收益、保本穩健型的理財產品進行混搭。在投資期限上,也應儘量錯開,區分好靈活短期的投資產品和較長期的投資產品。特別是對於風險承受能力和學習能力都較強的年輕人而言,“懶人理財”往往並非最有效的投資手段,至少絕不是全部。
  【回應】
  銀行正面迎戰
  開啟“寶寶”時代
  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
  無論是從央行公佈的1月信貸數據,還是“寶寶們”公開的數據來看,互聯網金融已經對傳統銀行業產生了巨大衝擊。銀行們不再沉默,而是正面吹響了迎戰號角。
  去年年底以來,工商銀行、平安銀行、廣發銀行等多家銀行也開始了金融創新,推出了銀行版“餘額寶”理財產品。
  除了推出與各種“寶”們抗衡的創新產品外,部分銀行還開始限制客戶每日購買理財通、餘額寶等互聯網理財產品的額度。以微信理財通為例,工行對其儲蓄卡的單日單筆購買額度限製為1萬元,單月限額為5萬元,興業銀行單筆單日為5000元。
  此外,越來越多的銀行為移動終端推出了特殊服務,如銀行專屬理財產品、基金微信申贖等。比如,光大銀行發行了一款特殊的理財產品“手機e理財”,投資基金5萬元起,期限35天,預期年化收益率5.2%。這款產品僅針對手機客戶端用戶,包括安卓、iPhone和iPad。
  【定位】
  規範“寶寶們”
  助其健康發展
  隨著“寶寶們”的快速崛起,質疑和反擊之聲也迅速涌來。
  一位知名業內專家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認為,目前互聯網理財產品實際上分走了銀行理財產品的一塊蛋糕。這類產品實際上也是基金產品,90%以上的資產都投資於銀行的協議存款。之前協議存款是保險公司、社保公司、養老保險公司等的專利,他們將資金存到銀行獲取穩定的遠高於普通用戶的收益。
  國內銀行已銷售貨幣基金十多年,但一直默默無聞,原因在於銀行積極性不高。存貸款巨大利差的長期存在,使得銀行躺著都賺錢,自然沒有積極性建議用戶將活期存款轉為購買貨幣基金。
  在該專家看來,“寶寶們”的模式類似於“團購”——我有幾萬塊錢,去銀行要6%的回報,可能性很小,現在餘額寶把這個錢都集中在一起,達到幾十億、上千億的規模,再去銀行談協議存款,議價能力增加。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的教授陳保金接受採訪時說,餘額寶之類的金融產品有助於打破銀行的壟斷地位,應在發展中規範,加強安全監管。正如互聯網金融意見領袖陳宇所言,貨幣基金是利率市場化的助推器,而“寶寶們”的推行,倒逼國內利率市場化和金融市場競爭的加劇,進而給銀行帶來巨大衝擊。一鍵分享到【網絡編輯:李鵬勛】【打印】【頂部】【關閉】
     (原標題:餘額寶們的蝴蝶效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k04bkkyu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