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月嫂行業在我國得到快速發展,其中關於月嫂的高薪報道不絕於耳。“金牌月嫂”、“天價月嫂”等已經成為公眾的熱門話題。諸如“岳陽驚現天價月嫂,兩月進賬3萬元”、“農村婦女做月嫂月入萬元”等新聞屢屢出現。然而,在這一家政行業中出現的法律糾紛也呈增長之勢,據北京市朝陽區法院透露,2009年以來,該院受理的涉及月嫂、育兒嫂的家政服務糾紛以年均54.3%的比例激增。
  諸多法律糾紛的產生正是緣於目前我國月嫂行業存在的亂象,具體如培訓缺乏專業化,導致月嫂工作技能較低;月嫂行業缺乏統一和權威的資格認證以及行業標準;該行業缺乏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制和約束;政府監管缺位;雇主法律意識不強,對月嫂基本情況、合同內容等疏於核查等。筆者認為,應當從以下方面加以解決。
  完善月嫂服務行業的管理規範,統一行業標準,加大培訓力度。規範家政公司的市場準入及月嫂的資格要求,對消費者選擇月嫂服務進行指引,著力提高家政公司的誠信標準和月嫂服務人員的職業道德素養。2007年11月山東省公佈了全國首個家政服務地方標準,《家政服務———母嬰生活護理員(月嫂)服務質量規範》。這個標準規定了月嫂及月嫂服務機構的管理要求、責任權利和服務等級,即家政服務員上崗證、月嫂培訓上崗證、國家中級以上育嬰師證及營養配餐師證等。標準還規定了服務項目及收費標準、投訴監督電話號碼等。此外,還應當強化專業理論和技能培訓,大幅度提高月嫂的基本素質。
  制定合同範本。簽訂合同應明確月嫂服務的工作範圍、時間、收費標準、違約責任等內容,盡可能將家政公司口頭承諾的內容落實到書面合同中。2010年10月,廣州市經貿委、廣州市家庭服務業協會、廣州市質監局、廣州市工商局共同發佈的《家庭服務業服務規範》就是一個很好的標準。《廣州市家政服務合同》以統一的文本形式成為“行業合同”,以避免霸王條款。其中詳細界定了雇主、保姆和家政公司三方的權利和義務。
  明確監督管理部門,健全監督管理機制。政府和家政服務監督部門在促進和規範月嫂服務業發展的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也是月嫂服務業發展的必要保障。要明確行業主管部門,建立相應的服務標準與規範,制定家政服務標準合同,健全糾紛投訴處理機制。通過設立投訴電話、服務熱線等方式接受社會監督,促進月嫂服務行業的健康發展。
  月嫂服務行業監督部門還應加強行業技術開發,豐富服務內涵,提供行業相關素質培訓,提高服務水平。還可以由政府在社區建立官方的提供母嬰護理服務的中介機構,婦幼保健院與家政服務公司聯手合作,提供專業的護理、專業的保健指導,有需要的家庭可以到社區申請,並交納一定的費用,由該中介機構分配。
  為了保證月嫂的服務素質,可以建立社區月嫂監督平臺。有了相應的監督單位———社區,消費者就可以向社區進行有效的反饋或投訴。然後由社區以反饋或投訴的結果給月嫂評價,實行末位淘汰制等。
  雇主要提高自我法律意識。雇主應選擇正規的家政公司,並且要簽訂包括雇主、家政服務機構、月嫂三方在內的服務合同。雙方簽訂合同時一定要看清楚各方的權利義務條款。對於月嫂和公司之間的責任分配可由雙方協商確定賠償比例。在選擇月嫂時也應盡到識別義務,需要看清對方的資質。若中介公司提供的人員與其承諾的“具備資質”不符,也可以追究中介方的相關責任。
  加強法院與家政服務協會聯繫,推動行業自律。行業自律性組織在規範服務、自我約束、管理及維護市場秩序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法院可通過一些典型案例宣傳相關法律知識,針對審理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通過訴訟指引、發送司法建議書等形式予以引導,促進月嫂服務行業良性發展。
  學習、借鑒國外經驗,在醫院多配備專業助產士來護理孕產婦及嬰兒。如一些歐美國家,助產士從婦女孕期一直跟蹤到寶寶6周大,滿足了孕產婦的大多數護理需求。國外的助產行業有點類似中國的月嫂,只是他們得在婦女產前、分娩及哺乳期給予婦女必要的支持、照顧和建議,並且能夠獨立運用專業知識為其提供連續的助產照顧,幫助孕婦增加專業生產知識以及分娩時候的自信心,更重要的是,她們還要進行產後隨訪,做到真正的連續性照顧。  (原標題:聚焦月嫂市場亂象:市場監管亟待跟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k04bkkyu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